[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Evernote   激情 Passion   
Evernote:虚拟大脑的商业逻辑

骆轶航

  当一个念头或名字从大脑里闪现的时候,关于它的全部记忆都被打捞起来—色彩、腔调、触觉、数据、形状、注释、声音和灵感。比如,当“纽约”从脑子里蹦出来,你会自动想起你和这座城市有关的一切:在中央公园的留影、收藏的卡内基音乐厅入场券、华尔道夫饭店的沙拉和牛排、莱辛顿大道上的波多黎各小贩,来自纽约同事的电子邮件,你读过的任何一篇关于纽约的报道和书摘,甚至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经典台词……这些散落在人生经历不同时间和场景的碎片,被一个念头召唤,悉数呈现在面前。

  它让记忆变得具象、流动和生机勃勃。现在,一款应用程序Evernote可以用来实现它—就像它的名字那样,这是一款记录一切的“云笔记”工具。但它的发明者Phil Libin更愿意相信:Evernote最终将成为人们的外部大脑。你的“大脑”变成了一款被托管在云端、可通过电脑、平板设备和任何一款智能手机获得的应用程序—更重要的是,现在全球已有2500万人有了这样一个被寄托在互联网云端的虚拟大脑。

  “Evernote会变成人们的记忆中枢,让每个大脑,还有这个世界变得更聪明”在从硅谷山景城(Moutain View)通向旧金山的火车站对面一座容纳100多人办公的孤零零的平房里,Evernote创始人兼CEO Phil Libin如是阐述Evernote的愿景

  对大多数硅谷创业公司来说,愿景是奢侈品—如果它不能最终独立存在的话。YouTube没有独立的愿景,但收购了它的Google有;Flickr的愿景已早就被雅虎销蚀殆尽了。而一群最聪明的家伙创建的支付工具PayPal,它的使命是帮助人们更灵活自由地实现支付—但在eBay的战略框架下,它现在不再是一家被创始人的灵感驱动的公司了,“PayPal帮”的早期成员Max Levchin、Peter Thiel、Reid Hoffman和David Sacks陆续变身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和持续创业者。他们不断出售所创公司,投身新事业,这些神话是硅谷永远的谈资,但和PayPal无关。

  Phil Libin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之前创办过两家企业—电子商务公司Engine 5和安全系统公司CoreStreet—这两家公司的一些核心人员都成了Evernote的合伙人。2011年7月,Evernote获得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主导的第二轮5000万美元融资之后,Phil Libin公开了他关于Evernote的梦想—成为全世界10亿人储存记忆的外部大脑。为此,他永远不会出售这家公司,他希望Evernote至少存在100年。

  Phil Libin有点讨厌硅谷过于流行的“创业—融资—收购—退出—再创业”的循环游戏。“我们到明年就可以实现一家合格上市公司的规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会上市,我们也许有一天会走到这一步,即便上市,也并不意味着退出。”他说。

  当托管10亿人的“大脑”变成一项事业,这可能真比创造一家1000亿美元的公司要有趣多了—当然,这到最后可能会变成一回事。过去半年多,Evernote的用户数达到2500万,增长一倍以上;它第二轮融资的5000多万美元的很大一部分进了早期投资者的腰包—利宾希望用这种方式实现投资者回报:随着公司估值的增长和再融资,收购前期投资者的股权;在二级市场的股权转卖让早期投资者实现获益,这样可避免戴上IPO紧箍咒。“从Facebook的经验开始,投资变现和收购上市的退出,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被拆解了。”Phil Libin说。

  也有投资者更着迷Evernote的投资模式和它的增长曲线。硅谷风险投资机构摩根泰勒合伙人Gary Little在2009年底就投资了Evernote,后来还追加了投资。Little在Evernote董事会有席位,作为早期投资者,他可一点都不想离开Evernote。

  Gary Little是在另一家摩根泰勒的被投公司Big Switch的创始人Guido Appenzeller的推荐下接触Evernote和Phil Libin的。Big Switch是一家在开放网络基础上开发企业级私有云服务的创业公司,是Evernote这类云服务的基础供应商。

  “他很风趣,也乐观,重要的是你看得出他是在一种澎湃的激情驱动下做这些事的,”Gary Little形容他第一次见到Phil Libin的印象。他认为Phil Libin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Groupon创始人Andrew Mason和Zynga创始人Mark Pincus是同一类创业者—“他们根本不想出售公司,希望持续一件事,在意他们的影响力,这是相当健康的力量。”  zhuo注:让投资人、团队、用户看到你的激情是多么的重要!   (2012-11-27 17:27)  评论 (0)    

  Libin当时向Little展示了Evernote当时作为一款刚刚推出的初期产品的大量数据,最后,Little被这些数据和分析说服了。大部分人都看不出Evernote的价值所在—它的界面设计倒是很清新和漂亮,人们可以随时把一张图片、一幅数据表格、一篇被剪裁的文章、一段录音或视频、一个网页地址、一封电子邮件等东西剪辑和储存在上面,加上便于自己记忆的标签,Evernote还会自动地为你标注记录这条信息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场景—这些都是你日后搜寻记忆的线索和依据。可抱歉,硅谷当时追逐的热点是社交网络、移动游戏和云计算平台,而不是一款记事本—直到现在也是如此。Little看到了Evernote的价值。“它是另一个Google。”

  如人们知道的那样,Google帮助人们搜寻未知世界的一切,再通过Google帐号、基于云的编辑存储和跨移动平台整理与聚合它们。而Evernote另一个相反的方向:它撷取关于你自己的一切—可能是你遇到的人、场景和创造的文档、任务表,也可以是你从Google、Facebook和任何网页上摘取下来的文字图片和影音,但它们都属于你自己。它们被储存在Evernote的服务器上,被打上标签。只需要一个单词的输入就可以被调出来。而且,它也是跨平台的—你用iPhone在Evernote输入了一条记录,再用MacBook或Kindle Fire查看。
  zhuo注:和imusr的愿景有相似的地方   (2012-11-27 17:27)  评论 (0)    

  这就是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大脑的区别。而且,在对公司愿景偏执这一点上,Evernote与Google极为相似

  Evernote最早在硅谷流行起来—这里的每个人差不多都是信息过载与焦虑症患者。但他们更倾向于把Evernote变成一款学习与办公的工具。可利宾并不希望Evernote成为一款狭窄的学习型工具,他鼓励人们像使用大脑一样使用Evernote。“一个好的Evernote用户不会只用它来干一种事,比如做笔记或存储文档,就像你的大脑,你显然不可能只用大脑干一件事”。

  当Evernote开始变得更流行的时候,这一点得到了实现: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成便笺,提醒自己要做的事和要买的东西;他们拍下需要记住的路牌和地理标识;他们懒得打字,于是录下来一段话提醒自己某件事情;他们在车上突然有了一个念头,立即用Evernote生成一个简单的表格,到了办公室就可以直接粘贴在文档上;它还可以用作教育。而提炼出这些记忆只需要一个模糊的念头—无论是时间、颜色、地点还是一个名词。

  Phil Libin的产品和市场团队制作了大量视频,引导人们深度使用Evernote。比如旅游—Evernote的官方博客和YouTube视频中详细罗列了在旅行前用Evernote记住一切的秘笈:用Evernote插件在网页上截取地图,储存在客户端上,在地图上编辑行程,将旅游景点开放时间、酒店电话地址、餐厅线路和菜品照片、名胜缩图和来源网址摘取记录下来,加上标签,通过Evernote自带的地理位置功能显示在地图上,出发后,用手机打开Evernote的程序,就能沿着地图上的位置记住要做的一切—它甚至把人们的记忆智能和结构化了。

  “当人们在Evernote上存储的信息很少的时候,把这些记忆信息重新结构,数据分析的意义不大,但现在更多人开始用Evernote存储各类信息,我们已经可以做这方面的事。”Phil Libin说。

  它让Evernote变成了一系列应用—2011年底开始,人们能下载的Evernote程序不再只有一款,而是一个包含了Evernote Hello、Evernote Food、Evernote Clearly和Evernote Peek等程序的组合。其中,Evernote Hello是一款记住陌生人的工具,你对着某人抓拍照片并录入联系信息,程序会添加结识此人的时间地点;Evernote Food帮你记录美食和餐厅;Evernote Clearly是一款阅读记忆工具;而Evernote Peek主要针对学校应用,它通过iPad下载—把各种需要记忆的知识以音频、动画、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存储下来,通过考题的形式被调出。

  当然这些应用存储的信息都会被同步到Evernote原有的客户端上。它们完全拓展了人们调度记忆的方式。它们变得更数据化、更容易流动和使用。

  Phil Libin计划成立更多工作室(Studio)开发更多围绕Evernote的记忆管理应用,他已在奥斯汀成立了一间工作室,未来在东京、巴黎、莫斯科和北京的办公室也会致力开发本地的应用。当然,更多围绕Evernote的应用程序将通过第三方开发者的生态系统。现在为Evernote开发周边应用的第三方开发者已有2万多个,被放入Evernote“百宝箱”(Trunk)里的推荐应用也有数百款之多,并不乏着名公司和普遍受欢迎的开发者—云计算企业软件厂商Salesforce允许用户直接将生成的办公数据、图表和信息导入到Evernote;记账工具Expensify也鼓励人们将自己的记账结果保存在Evernote中。海豚浏览器也为Evernote推出抓取剪辑网页保存到Evernote的功能。

  对Evernote来说,第三方开发者与Evernote的工作室并没有明确的边界。Phil Libin甚至表示他愿意收购那些干得漂亮的开发者。去年11月,Evernote收购了一款图片分享应用Skitch。Gary Little也表示,Evernote将继续展开这种收购。

  它让“外包记忆”开始变得流行起来。一方面Evernote丰富和扩展了人们的记忆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可以用Evernote抗拒记忆力的衰退。“Evernote的产品是按照人使用大脑的方式设计的,但它与物理大脑最大的区别是:你存储的东西越多,它能够找出来的东西就越多,不会衰老,也不会丢失记忆。”Libin说。

  当然,如果你希望Evernote最终变成一个容量无限的“超级大脑”,最好的方式是付钱。Evernote的年费是45美元,付费用户每个月可以上传1GB以上,整体不再有容量限制,可以识别图像当中的文字信息和扫描PDF文档中的信息。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付费获得“超级大脑”,但Evernote迄今却从未雇佣过一个销售人员。

  “我们不需要销售人员,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去销售过它。”Libin说。但Evernote2011年的收入有1000多万美元,除了少量广告之外,全来自付费用户。Libin没有公开付费用户的比例,但他透露了一条值得玩味的曲线:使用Evernote一年以内的用户付费率大约10%,而超过3年的用户付费率在25%以上。

  “人们在上面储存越来越多的内容,他就会越来越依赖它,并且愿意为它付费,你唯一需要的就是等待的耐心。”Libin说。现在,Evernote的产品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更多的人需要一个无限容量的虚拟大脑应付大数据时代过载的信息量,他们选择了付费。

  外部看,这个曲线可能不那么漂亮—Evernote用户整体的付费比率日益降低。“它显然会越来越低,因为我们的用户数量正在飞速增加,他们显然不会在一开始就付费,但大部分最后会为它掏钱。”Libin说。

  “我支持这种专注于发展免费用户的做法,我并不为此担心,事实上这是董事会的决策。”Gary Little表示。他们的另一个共识是全球化的运营,第一站是日本—日本是Evernote美国之外的海外用户最多的市场,这与日本人喜欢信息收集整理的习惯有关。Libin对寿司尤其着迷(Evernote Food的Logo就是寿司,是Libin本人挑选设计的)。此外,Evernote还在巴黎、莫斯科等地开设了办公室。而Evernote海外市场的下一站是中国。Libin透露:Evernote在中国的用户已有百万规模,是Evernote海外的第三大用户市场。

  这好像要陷入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很难获得成功。“我听到了太多失败的故事,也听到了太多的建议:你需要招募本地人、懂中文、专门为中国设计产品……但我不认为这些都是正确的经验。”Libin认为Evernote在中国的团队应当承担多种角色:中国开发者关系维护、用户社区、本地应用的开发和产品设计。“我更希望在Evernote的产品设计中能融入更多中国的灵感和元素,而不是一个单独为中国设计的Evernote,就像日本元素和任何元素在Evernote的产品中体现的那样。”

  Libin不希望中国成为Evernote与世隔绝的“特区”,因为人的大脑本身是没有国界的。

  但Evernote已经针对中国进行了一些灵活调整。此前Evernote的Android客户端在中国内地一度无法下载升级—因为内置的用户升级付费的内置付费系统(in app billing),但Google无法支持中国内地的内置付费服务。为此,Evernote针对中国内地开发了特定的新版Android客户端,去除了内置付费服务。然而这对需要在Android手机上付费升级的用户显然又不方便。

  Libin正在尽量避开各种可能出现的陷阱,并体现出它的灵活性。在进入日本市场前,Evernote曾接受过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旗下的风险投资机构的2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者帮助Evernote将应用预置在了NTT Docomo销售的大多数Android智能手机上。

  为进入中国,Evernote与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达成了合作,后者参与了Evernote在中国的投资。中国宽带产业基金的操盘者和董事长是中国网通前CEO田溯宁。田溯宁曾在美国留学,深谙金融与资本运作,且与全球电信与新媒体业关系甚密。《财经》杂志曾披露:田溯宁曾参与调解2010年初Google与中国监管机构的分歧,并促成双方最终达成服务器迁移至香港,保持在华运营的共识。

  幸运的是,看上去Evernote并没有像Google、雅虎和eBay那样遇到太凶悍的中国本地对手。复制的门槛越来越高—尤其当一款应用完全靠产品设计与用户忠诚度立足的时候,它似乎就变得更不容易被轻易颠覆。在人们与外部世界的信息连接受到限制的时候,他们至少有权力保留住自己储存在虚拟大脑里的记忆。

  Evernote的云记忆

  Evernote Clearly
  把博客、电子杂志和网页上的文章整理成易于阅读的格式,是一款阅读记忆工具。

  Evernote Hello
  一款记住陌生人的工具,你对着某人抓拍照片并录入姓名电话和邮箱,程序会添加结识此人的时间地点。

  Evernote Food
  帮用户记录喜欢的美食和餐厅,它的图标就是一个日本寿司,由利宾亲自挑选。

  Evernote
  一个跨平台的云存储笔记,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都记录在平台上并且标注时间和地址,设置标签以便在多个设备上查阅。

  Evernote Peek
  主要针对学校应用,它只能通过iPad下载—把各种需要记忆的知识以音频、动画、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存储下来,通过考题的形式被调出,供学生回答以强化加深记忆。  
原文出处:http://www.chinavalue.net/Biz/Article/2012-3-18/198894.html;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洞察力   激情 Passion   极致   乔布斯   
【乔布斯令人怀念的十种能力】1. 创新。2. 难以置信的热情。3. 追求极致。4. 产品重视程度。5. 趋势洞察力。6. 发布会气场。7. 产品发布前的神秘感。8. 产业保护。9. 激励对手追赶。10. 幽默诋毁竞争对手。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CEO工作重点   激情 Passion   激情升华了我们的创造力   坚持   你寻找的就是你的Passion   为创业者支招   
给年轻创业者的忠告

于刚
2012年七月六日
登载于《福布斯》中文版2012年8月刊

两个月前,我接受了一个媒体的采访,临结束时记者让我给年轻的创业者们三个我认为最重要的忠告,我思考了片刻后回答:
1)创业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不要急于求成
2)创业要迎难而上,容易做起来的事情也容易被复制而缺乏价值;
3)创业需要激情,激情能激发创造力,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有激情才会不惧坎坷而享受这个过程,若无激情则不要匆忙起步。
在此我希望把这些想法展开,并用我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故事来阐述这些观点,让正在途中的或正准备创业的年青人少走弯路。


创业不要急于求成

创业初期往往是创业者的兴奋期,在这个时期创业者满怀憧憬,坚信自己的创业想法并为其所亢奋,吃饭睡觉都想着,与亲人朋友交流三句不离创业话题,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这个时期感性超过了理性,对成功的预期远远超过了对风险的评估。这种感觉又会被早期的一些小的里程碑所放大,往往误导了创业者,让创业者觉得成功好像就是明天的事,需要百米冲刺,情绪过于乐观,决策变得短线,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将创业当成百米冲刺最大的危害在于其忽视对创业成功的基石的灌注,包括企业文化的创建,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甚至包括组织架构的设置和系统架构的设计。没有坚实的基础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早期的快速导致瓶颈的快速来临,甚至让创业流产。

我在美国的第一次创业是为航空公司开发实时运营管理系统,从我家里的地下室起步。我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了一个系统原型(prototype),并用它从Continental Airlines拿到了120万美元的第一单。我迅速的将公司搬到了正规的办公楼并招聘了开发人员开始了生产软件的编写。项目启动时忽视了对系统底层架构的深层考虑,也低估了实时管理系统的开发难度,一年的项目我们希望能几个月完成,期望能立即将此系统推广到整个航空业。开发进行了大半年后公司新入职的CTO对系统的现状进行全面回顾和分析时发现继续往下走已经很困难了,原因有:1)系统设计不够模块化和柔性化,用他的话说我们的程序像意大利面条,子程序间互相牵扯,逻辑的改动和维护非常困难。2)我们的系统在设计时缺乏对其他航空公司的需求分析和考虑,不够标准化,若运用到其它航空公司时还要重新开发。3)我们的数据架构无法处理大规模的实时数据。讨论了两个多星期后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推翻重来。新的设计我们接受了教训,慎重的考虑了系统的重要基石:标准化、模块化、柔性化和实时化,为后来系统的成功交付及应用奠定了基础。这套系统后来被众多的美国航空公司所采用,仅2001年一年,就为Continental Airlines节约了3000多万美元。


迎难而上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创业时选择做什么极为重要。过于简单的商务模式别人一定都想到了,若市场上没有则一定是商务模式本身有问题或者是实现起来特别困难。容易的概念即使是你第一个想出来若有较大的价值也会马上被别人复制。Groupon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在美国早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经过媒体放大和资本市场的追逐,瞬间中国的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一年多的时间竟然有5000多个上线。这种模式没有什么门槛,太容易被复制,今年已经倒闭一半。

迎难而上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但要遵从中国的一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不是人人都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我认为迎难而上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清晰的了解困难之所在;2)要有克服困难的核心竞争力及方法和工具;3)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搭档刘峻岭和我在创建1号店时选了一条艰辛的道路,以大品种,快销品为主的综合类网上超市起步。感觉网上超市的概念很直观容易被顾客接受,而且是满足大众所需,获取顾客的成本会低,顾客的黏性会很强。但这类商品大,重,易漏,易损,保质期短,比图书、数码、服装类商品的服务半径短的多。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快消品的电子商务最难的是供应链管理,而我们在这方面有多年的经验、知识和管理能力。我们大量的投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打造,开发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品类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仓库管理、配送管理等多个模块,让供应链管理成为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激情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激情的英文原词Passion更全面,更能准确的表述这种状态。Passion是指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一种极度的喜爱,一种偏执的信念。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在1994年时是一个投资管理公司D.E.Shaw最年轻的资深副总裁,他在寻找投资机会时得知网络用户一年激增23倍的信息,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几周后便辞去了丰厚的职位,和太太一起驾车去西雅图,路上起草商业计划,到西雅图后立即在租的房子的车库里架起电脑,聘了四名助手开始编写软件。当时的办公桌是用门安上四个柱子做成的称为doordesk,后来这种doordesk成了亚马逊的标配,以提醒大家仍在创业,我在亚马逊时也用这种办公桌。激情让贝佐斯抓住了机会,他在1995年7月成立的亚马逊书城在早期就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没有任何广告宣传,30天内亚马逊的书就卖到了美国和其它的45个国家。
  zhuo注:要始终保持创业的文化、氛围、创新能力、团队效率。   (2012-10-26 09:06)  评论 (0)    

创业要看你的起因和目的是什么。是希望逃离职场的约束和玻璃天花板来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是想试一把运气也许能浪里淘金功成名就? 是追求时髦还是被其他创业者的成功所诱惑?是享受这个磨难和坎坷的历程为自己人生增添一次丰富阅历?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完成自己一个梦想

我更希望你的起因是后者,因为创业的风险是极大的,在前10年创业企业的存活率也就是2%,更别说成功率了。前几个理由都没有办法让你忍受住寂寞经的起磨难,更不会让你有坚定的信念去不屈不饶的去遇山开路,遇水搭桥。

峻岭和我创建1号店也是靠这种passion。我们辞去戴尔外派高管的职位,从戴尔给我们租的豪宅搬出来,开始亲身体验创业所有的点滴。在一个10平米的办公室里一张办公桌我们面对面坐了四个多月讨论和撰写商业计划。给公司取名,设计LOGO, 在招聘网站上发广告,挤公交地铁去拜访供应商,在地铁站办公楼和小区发海报,参与系统设计;在仓库里入库,上架,拣货,盘点;给顾客配送,做客服;与供应商,配送商,推广商谈判;促销选品,广告语编词;等等。有一次和一个实体超市谈合作,该店的店长足足晾了我近两个小时才见我,晚了也不道声歉;有一次去工商部门,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训我像训他孙子;已签了约的仓库被业主无理由毁约。生气吗?我们只是笑笑,说‘这一切将来都可以当故事讲了’。我每天早晨醒来都急于去办公室工作,用峻岭的话说:‘每天都处于亢奋之中。’激情升华了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遇到困难时觉得“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之本色”。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说:“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 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只要全心全意的去找, 在你找到的时候,你的心会告诉你的。”

你寻找的就是你的passion。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72c8bd0102ecx9.html;
(5)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激情 Passion   坚持   专注   
李静:我觉得创业一是游戏,二是做事一定要有常人没有的激情,而且这种激情一直坚持到底,最后把别人耗死了。我记得十年前我做电视公司也是,周边公司都非常大,我们很小,我觉得内容一定是最厉害的,就做内容,每天就跟导演开会,十年后我们一站起来,那些公司都倒了。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2274459414/z0k9PpT2P;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合伙人   激情 Passion   坚持   专注   
【创业所需要的】1)创业愿望。2)创业激情。3)一定的创业资金。4)专业领域做专业事。5)合伙人切记太多。6)毅力、坚持。7.)要走出去。8)选择一个有事业心和心胸的合作伙伴。8)想办法和主意要多,方法能改变命运。9)重视销售和外联。10)做到细分领域第一品牌。11)不要轻易改变立场。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2274459414/yFsK5vvJl;
(19)    转记(1)    评论(6)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激情 Passion   坚持   忍受孤独和寂寞   深刻理解人性   说服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   自身素质要求   
【成功创业家的特征】1.具有创见性;2.坚持不屈的精神;3.耐得住寂寞;4.超凡的说服能力;5.洞察市场潜在需要;6.注重细节完美;7.深刻理解人性;8.行业专家;9.对数字极为敏感;10.饱满的激情;11.狂热追求财富;12.很强的直觉;13.非常务实;14.冒险精神;15.超强的算计得失的能力。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2268916473/yDtbwvbEd;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创业是万里长征,是马拉松   激情 Passion   
【1号店于刚:给年轻创业者的三个忠告】1.创业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不要急于求成;2.创业要迎难而上,容易做起来的事情也容易被复制而缺乏价值;3.创业需要激情,激情能激发创造力,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有激情才会不惧坎坷而享受这个过程,若无激情则不要匆忙起步。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Bill Gross   激情 Passion   坚持   为创业者支招   演示技巧   勇于尽快试错   专注   
商界传奇Bill Gross:我从创办100多家公司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Bill Gross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商界精英,他从12岁便开始创业,到目前为止共创办了100多家公司,覆盖了各行各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前不久,他在巴黎召开的LeWeb大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心得和感悟,希望对创业者有所启发。


1. 把握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
The First Lesson: Market Power Rules

要想成功经营一家公司,你可以做很多事,但有一件事如果你能很好地把握的话,它能在你不做任何事的情况下就能推动你走向成功,这就是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脉搏。在20世纪70年代,太阳能行业开始迅速起飞,于是我抓住发展机遇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Solar Devices,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时我还在上10年级。我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把握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这是在你走向成功的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器。


2. 掌握演示和销售产品的技巧
Lesson #2: Master the Demo

要学会如何向别人演示和销售产品的技术,我在大学销售自行设计的高端扬声器的过程中就学会了演示技巧。演示技巧在我之后创办经营的所有公司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门技巧可以算作是我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不要将演示技巧视为小儿科,要努力学着去真正掌握它,因为无论你经营什么样的公司,这门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


3. 要对自己的想法充满激情
Lesson #3 Pursue Your Passion

很多人都知道苹果背后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迪斯尼背后的故事。在华特.迪斯尼快要破产的时候,他推出了挽救公司的“白雪公主”;之后,迪斯尼乐园的推出再一次挽救了处于困境中的公司。每一家公司都会面临很多艰难的挑战,要想克服这些挑战,你就必须对你的想法有十足的激情。


4. 专注、专注、再专注
Lesson #4: Focus, Focus, Focus

无论做什么,能做到专注总是好的。一开始我也担心自己专注的方向不对,但事后结果却表明,即使你专注的方向错了,因为专注,你也会比以前做到更好。如果你能将自己专注的事情做得非常好,那么你就能与用户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专注也是我在经营所有公司的过程中自始自终坚持的原则


5. 认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Lesson #5: Recognize Your Strengths

对自己的长处要认清,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也必须敢于承认,并通过雇佣那些可以弥补你自己存在的不足的人来达到一种平衡。我本人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我想做的事情很多,但一个公司要想成功,它就必须专注。在经营Idealab孵化器时,我就雇佣了很多能弥补我个人存在的不足的员工。


6. 千万不能冒进
Lesson #6: Don't Overbuild

我们在1997年创办了eToys,在当年的圣诞购物季,公司的销售额已达150万美元,第二年的销售额大1000万美元,第三年5000万美元,接着公司上市。为了实现所有地区一日内发货的目标,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很多仓储中心,上市第二年,公司销售额达1.6亿美元,但这远没有达到公司3亿美元的产品供货能力,公司因此垮了,给我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千万不能冒进,世界变化很快,扩张步伐最好慢下来,虽然这可能会给公司的短期利益造成一定影响,但这远比公司扩张太快而导致破产好得多。eToys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7. 在产品市场成熟之前,要确保公司能够存活
Lesson #7: Survive Until the Market is Ready

在1999年,我创办了在线娱乐网站Z.com。那些的宽带普及率仅为10%,但我们相信宽带的普及率会很快增加。我们成功融资1000万美元,网站带来的效益也不错,因此我们雇了110名员工。然而,由于宽带普及速度太慢,我们便将公司员工数裁至46名,第二年只剩下20名,最后只剩下12名员工,最后的最后,公司因资金短缺而宣告破产。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如果你推出了一个用户很喜欢的不错的产品,但产品市场还没有成熟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必须尽力精兵简政、削减开支,保证公司能存活到产品市场成熟之时。如果我们当时能够将110名员工一次性裁至12名,那么公司很有可能会存活的。我们的反应太慢了。


8. 测试、测试、再测试
Lesson #8: Test, Test, Test

1999年,我创办了在线汽车销售网站CarsDirect,人们那时对此表示怀疑,在网上买汽车安全吗?CarsDirect上线的第二天,我们就收到了4份订单,接着我们很快将网站关闭(因为我们必须以零售价的价格买进4辆车再亏本卖出去),但这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之后我们便开始真正做起了这么一家网站和公司。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真正推出产品之前,要想办法将产品在用户中进行测试,再根据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调整。在不确定模式的可行性之前不能花费太多的钱。


9. 如果你真有什么好的想法,一定要坚持
Lesson #9: Stick With It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一定要坚持,不要理会那些批评者的声音。很多批评者都不看好我的很多商业想法,但我知道自己想法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一直在坚持着,同时,我也用行动证明了想法的正确性,这也是创业者必须要学会的东西。


10. 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Lesson #10: Find Essential Partners

eSolar是一个费时费力的项目,在创办和经营eSolar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我们急需大量的资金和土地,我们不得不寻找合作伙伴,因此我们与GE建立和合作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要实现你的宏伟的商业想法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那么你就必须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我强烈建议,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公司需要合作伙伴的话,那么寻找合作伙伴便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11. 利用好用户的热情
Lesson #11: Harness Your Users' Passion

在如今的媒体时代,你必须学会如何利用已有用户为自己带来新的用户,让用户为公司的产品做宣传,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如果掌握了这门学问,这将对公司大有裨益。


12. 一切真理都必须经历3个阶段
Lesson #12: All Truth Passes Through Three Stages

一切真理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想法遭嘲笑的阶段,其次是想法遭强烈反对的阶段,最后是想法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真理的阶段。想想这个问题: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想法在一开始都会被认为是疯狂的想法,要想将自己所谓的疯狂的想法变为理所当然的真理,你必须要勇于面对所有的嘲笑和反对。在苹果Think Different的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些你认为足够疯狂的人才是能够真正改变世界的人
原文出处:http://www.36kr.com/p/69958.html
含有关联记录 1 个
   转记    评论
[ 摘记 ]    in《 创业笔记
要点: 反省的习惯   激情 Passion   马云   执行力   专注   自身素质要求   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马云:加速你成功的5种好习惯】1、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2、做事专注。抓准一个点,然后像一个钉子一下钻下去,做深、做透。 3、执行力。不仅知道,更要做到! 4、学习的习惯。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 5、反省的习惯。“事不过 三”,经常反省自己的得失,会使自己成功得更快一些!
原文出处:http://weibo.com/1193725273/z2PHMDjgV;
(25)    转记    评论